商会文苑
水绿盐城美(散文)
作者:彭淑玲 发布:2014-07-09 点击:1307

水绿盐城美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彭淑玲

    盐城籍作家曹文轩先生在《水边的文字屋》里写道,我是一个在水边长大的人。他说的水,是盐城的水。盐城的水,有许多的形式,浩瀚沧桑的黄海,广阔幽润的滩涂、水草丰美的湿地,荷香蟹肥的荡滩,或粗犷或含蓄的,表达着水的情意。

    水绿盐城,盐城有九九八十一条大河,七七四十九座湖塘,八八六十四处荡滩。从大纵湖到九龙口到马家荡再到琵琶湖,同样可以收获落霞与孤骛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妙感受。一条叫串场河的河,带着沉重的血泪,见证着那个沧桑苦难煮海为盐的时代,今天的串场河畔,有了一个明亮清丽的海盐文化风景区。一条叫灌河的河流,有着大河之水的豪迈气质,终止了盐城大地的北部边界。一条叫黄河故道的河流是当年的黄河河道,黄海从这里入海长达六百六十一年,滨海海边的大喇叭口仍然可以想像出当年黄河入东海的汹涌气势,如今的黄河故道已经宽广宁静,却依然有黄河的影子与气韵,让我忍不住想唱起一条大歌波浪宽,风吹稻花香两岸的歌来。一条叫淮河入海水道的河,一条叫射阳河的河,一条叫盐河的河,一条黄沙港的河,一条叫蟒蛇河的河,一条叫通榆河的河……

     如今,这水也有了另一种形式,叫做人工湖。每一个县城都有自己的人工湖,它们不是千湖一面的,每一个湖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,天然韵致。市区的聚龙湖,东台的汇仙湖,大丰的日月湖,建湖的双湖,阜宁的金沙湖,滨海的南湖,响水的响水湖。人造的湖与自然形成的荡缠绵着。这些湖以后花园的形式存在着,已经成为盐城人的日常生活。

    水的绿,来自于树的绿。从市区往外走,依旧是纵横千里的绿色。高速公路沿线的绿化带自不必说了,冈合路上的水杉林,作为沿海防护林的东台林场、大丰林场、射阳林场等海滨林场,形成了一条绵延不断的绿色长城。大丰的林海森林公园,东台的永丰林生态园,盐都的华都森林公园,建湖的弘宇生态园,生长着上百种挺拔葱茏的树。在射阳的特庸,有一株白果树,亭湖南洋的青墩,有一株皂荚树,两株树都已600多年了,它们见证着明朝朱元璋时代洪武赶散那段盐城人难忘的移民史。对树的敬意,也是对历史的敬意,这两株树已经被当地人像老祖宗一样守护着。

    盐城不止是可以叫做水绿盐城,也可以叫做花朵盐城。射阳洋马小镇的菊花,素雅,高洁,是盖在盐城大地上的一枚精致邮戳。亭湖的枯枝牡丹,雍容、华美,带着气节与芬芳,成就了李汝珍的《镜花缘》。龙冈小镇的梨花林与桃花林交替错杂,热烈、妩媚,是花果的世界与天堂,是诗经里的桃之夭夭、灼灼其华。阜宁的羊寨,黄河故道上的桃花,还有了苏北桃花源的美称。那里有的,不止是桃花,桃花红过梨花白,十里香雪海,引得一拨又一拨的人朝圣般的向往。

    东有黄海,有全省最长的海岸线,一年三百六十五天,天天日出东方,潮涨潮落。以前的我,总为黄海的浑浊而自卑。海为什么非要是蓝的呢?黄色的海浪花里夹杂着洁白的盐花,同样是美丽的。那是中国人的皮肤色,同样是一种令人骄傲的颜色。煮海之利,重于东南,两淮为最。黄色的海,同样是丰富的。在盐城遥远而漫长的历史上,是黄海里深藏着的盐,被勤劳的盐民晒出白花花的盐,喂养了天下众生。渔民讲泥滩富金滩穷,泥质的海滩上,有泥螺、小螃蟹调皮的身影,撒下的渔网,收获的是生生不息的希望。黄海的东沙岛,同样有着阳光、沙滩、海浪,老船长的美妙意境。

     黄海边,有滩涂。滩涂,并不是荒凉的代名词。这里有全国最大的滩涂面积,它还在不断生长。秋天广阔的滩涂之上,有火红的盐蒿草,像火一样燃烧着,还有叫大米草的,叫芦苇的植物,这也是一个原始的植物森林。那如血的盐蒿草,坚韧顽强,一直被盐城人作为一种精神来景仰,来崇拜。蓝天白云之下,一只只麋鹿在滩涂上奔跑,一只只仙鹤在湿地上闲庭雅步。高贵而优雅的丹顶鹤,血性而忠勇的麋鹿,构成盐城滩涂之上的阴阳之美。在市区,也有了一条叫鹤翔的路,一条叫鹿鸣的路。因为它们也是盐城的主人。一个叫徐秀娟的女孩,从遥远的东北,来到了射阳的滩涂,为了救那些落水的天鹅,陷入滩涂上的沼泽再没有回来。有一首叫《一个真实的故事》的歌曲,在盐城大大小小的晚会上,一次又一次地传唱着。这样的歌曲,这样的故事,盐城人至今依然被感动,依然记得那个内心有大善的好女子。

    千城一面,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。在盲目的全球化时代,盐城也有了自己的东西,有自己的文化自信。新四军纪念馆、盐镇水街、海盐博物馆,就是盐城人的文化自信。

    西有延安,东有盐城。N4A,新四军纪念馆的蓝色标志,像大海一样的蓝,安静,清澈,每每看到这种标志,我就想起灵魂高昂着的铁军精神,想到理想与信仰,青春与热血,这是我们每一个盐城人的根与魂。

盐镇水街,一条条的石板街,一座座的古桥,一池池的水,是关于盐、水和河流、桥、旧宅的记忆。明清园林的风格,苏北水乡的风情,古代盐都草堰民居的味道。进退错落之间,有水系的层次感,设计上用足了心思。旧式风格的老茶馆里,三三两两的客人,半眯着眼睛,品茶、絮话,自在、随意,似乎还生活在遥远的明清朝代。还有漂舟戏苑、水云阁、盐商私家宅院,是旧时代盐城热闹与繁华的另一面。

   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。盐城人的血性,是由范公堤与串场河滋养的。范公堤是沧桑粗朴的父亲,串场河是慈悲坚韧的母亲。在今天的范公堤和串场河边,有一座形似盐晶的博物馆,是中国最大也是唯一的海盐博物馆。走进去,就走进了一条盐与盐城的历史,盐工的苦难、煮海为盐的沧桑,自然之盐,人文之盐,历史之盐,盐城之盐。

    对一个城市来说,文学精神很重要,一个城市有没有文学精神是不一样的。文学精神可以提升一个城市的气质,一个城市会因为文学的滋养而温厚儒雅。在盐城,每一个县都有属于自己地域文化的杂志,市区的《湖海》、亭湖的《幸福亭湖》、盐都的《盐渎》,建湖的《塘河》,阜宁的《绿叶》,滨海的《盐蒿草》,东台的《海韵》、响水的《灌河潮》。这些杂志的使命几乎是一样的,那就是传达文学与人心的真善美,家乡最质朴的乡音与乡情。

     城市是属于人的城市。盐城人,已经慢慢开始懂得修炼自己的内心世界。志愿者和义工,渐渐成为盐城人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。人的真善美被作为一种美德被宣传着、肯定着、鼓励着。路边的无偿献血车上,不时有人伸出了臂膊,若干时日后,鲜红的血液与爱心一起,缓缓了输进了另一个人的生命里。原来,爱心就是一场生生不息的接力。名叫韦青与陈红的两位清洁工的合影,被做成大幅的宣传画,成为路上的风景。在北京的一场大雨中,盐城的农民工用救生圈、麻绳救出了100多名被淹者。当救助者自发凑近万元时表示感谢时,他们拒收了。我们不是要钱的,我们是来救人的。他们的名字,温暖了2012年的中国大地。盐城好人和盐城,一次又一次以美好温暖的形象,被外人知道。

     东方湿地之都、仙鹤神鹿世界。家乡是用来热爱的,也是用来欣赏的。我生活的盐城,也在一次次在提升我的审美,提升我的情怀,让我慢慢开始热爱她,热爱一个叫做家乡的词,热爱一个叫盐城的地方。我愿意以一个盐城人的身份,在一个叫盐城的地方终老。(本文作者系盐城散文学会副会长)


Copyright © 2021 上海市阜宁商会 shfnsh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
沪ICP备2021016822号-1

技术支持:上海装潢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