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战友萧子君数年未见,这次去宜兴,无论如何得见上一面。行前半月,就作了预告。子君闲云野鹤,开着 "三元阁"——萧子君紫砂艺术工作室,过着自己快乐潇洒的人生。
入住宜兴乡间的"水墨田园温泉度假酒店",每日晨练,满眼野趣。白鹭在荷塘上优雅地滑翔着,翅膀上下轻轻扇动,优雅如穿着白裙的仙女,在枯萎的荷塘上穿越。一家一家的野鸭子,在河面上静静地嬉戏玩耍,大一些的野鸭肯定是小鸭子的父母,他们在前面开着路,小鸭子紧赶快赶也赶不上,一旦遇到动静,小野鸭发出 "呿呿呿呿" 的叫声,鸭群迅速游动靠拢,溜向一方的小岛,不一会就淹没在苇丛中了。
子君兄的家乡上天眷顾,实在是让人不愿睡懒觉,大清早出门所见即可成文。回想吾与子君有缘相识如在昨日,1992 年在无锡荣巷部队相识共事,那时皆不及三十而立之年,一晃近三十年光阴又飞走了。其人品纯正,性憨厚,不浮躁,藏大智慧。当年他的书法、篆刻已名声在外,子君不仅能吃苦,且曾师从南京艺术学院黄惇先生,在南京得到长达两年的书法理论及实践系统训练。当时林散之先生还健在,萧娴、陈大羽,尉天池等居南京,中青年书法家中孙晓云(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)等,可谓人才济济,队伍齐正,对子君来讲,南京自然是一个极好的学习场所。
学艺归队,子君更潜心于书法艺术,但作为军人,子君学书的时间多在节假日及晚上,故题书房为 “夜览斋”, 以此自勉。蜗居 “夜览斋”,刺股学书,平地素墙,尽为书法作品及书籍纸张,散发一屋书香。子君又拜乡贤、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储云为师,于汉隶、章草花了一番功夫。当时储云师有一本《月仪帖》,他随即复印,作为范本,又旁及史孝山、陆机和皇象,日积月累,终有所得。江苏美术馆举办江浙两省书法家作品展,他的章草毛泽东《沁园春》及苏东坡《赤壁怀古》更具章草风韵,前者被省美术馆收藏,著名书画家陈大羽先生对其书法备加赞赏。子君章草已渐入古人逸轨,初具个人面目,实属不易。
太阳从地平线上慢慢上升了,想着子君,观看天地。当靠近一鸟窝时,放哨的鸟马上发出 "吱、吱吱、吱吱吱" 短促而洪亮的鸣叫声,拉响警报。哨兵有时还不是一只鸟,有时会有两只,它们是正副班,特别机灵,会有一只盘旋在你的头顶上,跟随着你发出洪亮而连续的警告声,叫累了退走,另一只会立即顶岗。有时声音大会吓着你,你会怕它突然飞下来啄你一下。每一位哨兵都有它的值班范围,当你离开它的值班区,另一个辖区里的哨兵又会凌空而上……
其实鸟叫声让我十分愉悦,边走边想着子君的艺术追求,一眨眼其深耕墨田三十多年了。因军务繁忙,把点点滴滴业余时间缝纫起来,集腋成裘,终有收获,塑造了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性格情趣,令人叹服。子君的书法总体古拙、质朴、淳厚,前期在书坛崇尚个性、强化风格,甚至有点纵情恣性时,他师从储云,以学高古而严谨的章草为主,兼习汉隶和篆刻;后在书坛以回归传统、学习 “二王” 为旗号、实际是甜秀、妍媚书风成为新的流行书风时,他却开始用心于奇崛、古拙的金农的小行书。这种与时风始终交叉而不并行的艺术取向,表现出他的艺术理念、艺术性格中独立、执着的一面,不趋时、不媚俗,一直坚持走自己的路,这是一个书法家难得、可贵的艺术品格。细品子君的章草作品,草法合乎规矩,线条圆劲浑厚,行笔扎实,字构古朴,清新雅逸,已经颇为可观。如今的子君为中国书法家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,无锡市书协篆刻委员会副主任,宜兴市书协副主席兼篆刻委员会主任、陶刻委员会副主任。
一路想着,随意踏入一片草地,没想到遭遇顽敌,突然冲出三只大鹅来,攻击性相当强,满张翅膀,头向前低低昂着,像格斗士一样向吾冲来,迅速后退,围绕树丛周旋一番,它们无奈退回领地,自顾自啃吃青草,一路悠闲自在而去。看看时间尚早,继续构思写子君的文稿。
师曰:篆刻是与书法联系最为密切的艺术。草圣林散之说过:“书家宜从笔法追溯刀法,刻石家宜从刀法追溯笔法,二者相倚相生,同期并进。” 子君南京艺术学院进修,师从著名学者、博士生导师黄惇先生,于篆刻有所体悟。近年又到中书协培训篆刻班、刘洪洋导师篆刻高研班充电,他的篆刻从秦汉印入手,吸收封泥、砖瓦文营养,路子正、基础实,深得汉印平正、质朴、淳厚之旨,又有砖瓦、封泥之天趣。由于有书法作基,他用刀来表现线条的笔意就比较自如,线条显得细而挺、柔而韧,很耐看。难怪他近年能获西泠印社的奖,能屡屡入选各类展览。
如今他被中国工艺美术大师、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毛国强先生收为入室弟子,并将传统的陶刻与书法、篆刻有机地运用于紫砂陶刻艺术创作之中,是紫砂文人陶刻的创导者。午后坐在他的工作室聊天喝茶,看中一把仿鼓紫砂大壶,壶身是其刻的陶渊明诗:"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。问君何能尔?心远地自偏。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山气日夕佳,飞鸟相与还。此中有真意,欲辨已忘言。" 诗好、壶好、篆刻好,子君夸我有眼力。此壶用单刀表现章草,是其又一得意之作。顺口聊起昨日去的玉女潭,话题打开,又长见识。
玉女潭建园于唐,盛于明,有江南园林源头之说。山虽小却气势非凡,三面石壁相依,绝壑深渊;潭水清冽湛碧,莹洁如玉;四周古树郁深,绿荫重重;潭顶天然石梁横卧,如天桥飞渡;山石垒垒入画,绿藓蔓藤倒挂,灌木丛出壁罅,掩映渺若霄际。六朝诗人在《长溪赋》中写道:“潭结绿而澄清,濑扬白而埃戴华。飞急声之琴汩,散轻文之涟罗,始镜底以如玉,终结岸而成沙。” 吴门四家之仇英挥就《玉阳洞天图》,摹绘景点建筑。后来人徐悲鸿、吴冠中汲取营养,终成大师。北宋文豪苏轼,更是买田阳羡,雅好玉潭甘泉烹茶。子君曰:"生于斯,长于斯,总不能辜负了这片水墨田园。"
翌日晨的野外实在热闹,小松鼠围着大樟树,一只一只上下飞奔,行动迅捷,想拍一张照片都来不及。空中的鸟儿就更多了,一群一群在空中自由滑翔,在柳树上空,会看到它们一住无前的身影。子君在 "水墨田园" 耕耘也是一往无前的,未来定会有一个好收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