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会文苑
告别“赤脚”的日子 (散文)
作者:吕庚佐 发布:2014-10-24 点击:1204

告别“赤脚”的日子 (散文)

吕庚佐


    上世纪七十年代,在乡下有两种职业是以“赤脚”冠名的,一种叫“赤脚教师”,还有一种叫“赤脚医生”。之所以叫赤脚,并不是没有鞋子穿,而是这两类从业人员,大多来自农村,来自农民。

    说来也巧,这两种职业,都与我有缘,我是“赤脚教师”,爱人是“赤脚医生”,也算是门当户对吧!

    这类所谓“赤脚”的职业,有一个共同的特点,虽然从事的工作和医生、教师一样,但手里没有没一个本本(定量户口供应证)吃粮还靠地里长,烧草指望队里分,不拿工资拿工分。每月初,别人从总务那里欢欢喜喜地领工资,到小镇上买这买那,我只能发到七块钱生活补助金,我要用这七块钱人民币安排一个月的生活,现在看来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。记得有一次,可能手头实在太紧了,在供销社门市部买了一块肥皂,我走到一处偏僻的地方,用小刀一分为二,半截给妹妹带给家里,一半留下自已用。多年来,这半截肥皂的故事一直是我们家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呐。

    比起赤脚教师来,那赤脚医生也不好当,不仅要送医药上门,还要自种自采中草药、参加生产队劳动,收入全靠年终“分红”,如果年景不好,工分不值钱,收入也就寥寥无几了。在我的记忆里,妻上班时,常常一边背着药箱,一边背着蔑蓝子,一有空闲就到沟边路头采中草药,顺便挑些猪菜回来。晚上,在微弱的煤油灯光里,我把她挑回的猪菜拣净切碎,她一边整理那些车前子、狗杞子、蒲公英之类的中草药,一边讲述它们的药用价值,倒也充满生活情趣。

    进入八十年代,改革的春风已吹遍共和国的大地,随着国家人事制度的改革,使我们这些“赤脚”人员也看到了“穿鞋”的希望。1983年,妻先我一步穿上了“草鞋”,当时县政府为了加强乡村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工作,从全县村女赤脚医生中招收一个妇产班,在县卫校学习培训一年后充实到乡镇卫生院。妻经过公开招考,有幸甚成为其中一员,经过一年的刻苦学习顺利结业,并被分配在镇生院妇产科,虽然在性质是计划内用工,但可以按月领工资,工作也相对稳定,比起打赤脚的日子,已大大进了一步。步妻的后尘,我也穿上了“布鞋”,1984年底,县委办公室要从乡镇招录一批文秘人员,我当时虽然还是一名“赤脚教师”,但已在乡政府办公室“借用”多年,加之常在报刊电台刊发一些稿子,有一点文字基础,经过推荐考察考试之后,我终于带着诚惶诚恐的心情,跨进了县委办公室的大门,成为全县第一批进县委机关的聘用干部。

   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,几十年的人生经历使我深切的感到:一个人的进步,一个家庭的幸福,与一个国家的兴盛是分不开的,国困家则难,国强家则盛。三年困难时期,我吃糠嚥菜,受尽饥饿之苦;十年动乱,又使我学业荒废;推荐上大学,又因各种关系的干扰被拒之门外。国家的困难和动乱,使我在人生的旅中失去了许多机会,国家的改革发展强盛又给我和我的家庭带来新的机遇。妻自打穿上“草鞋”之后,仍不甘寂寞,刻苦学习,曾以全县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拿到助产师的职称,先后在三个镇卫生院任妇产科主任,现已光荣退休。儿子大学毕业后就被招录为国家公务员,虽无“赤脚”的经历,但也深知父辈们告别赤脚之不易。我直到九十年代初才正式告别“赤脚”,成为一名“国家干部”,在科级领导岗位上工作了二十多个年头。如今,虽已退休,但还要有一分热发一分光,为共和国的强盛作出国力所能及的贡献。


Copyright © 2021 上海市阜宁商会 shfnsh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
沪ICP备2021016822号-1

技术支持:上海装潢网